【第四十一期】中国的爱因斯坦——华罗庚

日期:2021-05-27 浏览:1063

image.png

image.png

华罗庚(1910年—1985年), 数学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,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,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,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、原所长。  

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、矩阵几何学、典型群、自守函数论、多复变函数论、偏微分方程、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;并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、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、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、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;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;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“华氏定理”、“华氏不等式”、“华—王方法”等。

1935年,数学家诺伯特·维纳访问中国,他注意到华罗庚的潜质,向英国数学家哈代极力推荐。

1936年,前往英国剑桥大学,度过了关键性的两年。这时他已经在华林问题上有了很多结果,而且在英国的哈代—李特伍德学派的影响下受益。他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剑桥的时期发表的。其中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。

1948年,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。

19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,华罗庚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,奔向祖国的怀抱。

1950年2月,携夫人、孩子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,在途中华罗庚写下了《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》,3月10日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了公开信,他在信中说道:“梁园虽好,非久居之乡,归去来兮。”在这封信中,华罗庚喊出了“科学没有国界,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”。之后回到了清华园,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。

1958年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1969年,推出《优选学》一书,并将手稿作为国庆20周年的献礼送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。

1970年4月,国务院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,邀请了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听华罗庚讲《优选法》《统筹法》。

1979年6月,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1985年6月12日下午4时,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主题为《理论数学及其应用》的演讲,由于突发急性心肌梗塞,于当日晚上10时9分逝世。

华罗庚一生留下了十部巨著,其中八部为中国国外翻译出版,已列入20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。此外,还有学术论文150余篇,科普作品《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》《统筹法评话及补充》等,辑为《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》。


妙联趣事

1953年,中国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,由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,团员有华罗庚、张钰哲、赵九章、朱冼等许多人。途中闲暇无事,华罗庚题出上联一则:”三强韩、赵、魏,”求对下联。 这里的“三强”说明是战国时期韩、赵、魏三个战国,却又隐语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同志的名字,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,而且要求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。隔了一会儿,华罗庚见大家还无下联,便将自己的下联揭出:“九章勾、股、弦。“《九章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。可是,这里的“九章”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、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。华罗庚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。

1980年,华罗庚在苏州指导统筹法和优选法时写过以下对联:观棋不语非君子,互相帮助;落子有悔大丈夫,纠正错误。


image.png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