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九十九期】中国的“福尔摩斯”—— 崔道植

日期:2021-08-16 浏览:1368

底片.png


崔道植.jpg

崔道植,男,朝鲜族,1934年6月出生,中共党员,大学学历,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处处长,高级工程师,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,公安部特聘专家之一。是共和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,从事刑事技术工作65年,七千余件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,平均每3天鉴定一件罪案痕迹,无一起错案。目前,86岁高龄依然保持良好工作状态,接到公安部鉴定任务依然会加班加点赴高质量完成并拿出权威论断。其发明获国家专利,并发表多篇论文,参与编写了《枪弹痕迹档案管理教材》,主编了《枪弹痕迹检验》一书。2006年,公安部授予崔道植公安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。2018年入选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揭 “改革开放40周年政法系统新闻影响力人物”。2021年6月29日,中共中央授予崔道植“七一勋章”。

 

从警64年来,崔道植累计鉴定痕迹物证7000余件,无一差错;他老而弥坚,85岁了仍工作在一线。从衣食无着的农家子弟到痕检专家,崔道植深怀感恩之心:“党培养了我,只要我还能干,就要一直于下去。”

崔道植是我国著名的痕迹检验专家,1999年被公安部聘为首批特邀刑侦专家。他1951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,19岁加入党组织。1955年从部队选调到黑龙江省公安厅后,一直从事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。

1996年、1997年,北京、河北、新疆援连发生持枪抢劫杀人案。公安部急调崔道植赴乌鲁木齐,以确定几起案件是否是同一支枪所为。抵达新疆后,崔道植对现场遗留的弹壳和弹头闷头研究了一天一夜,终于发现弹壳有难以觉察的细小横线等线索。崔道植与同事由此得出结论,新疆和北京现场弹壳为同一支“八一式”步枪发射,疑犯很可能是在北京犯罪后被送往新疆的原服刑人员。这些意见为指挥部并案侦查提供了科学依据,指明了侦查方向。案件告破后,犯罪嫌疑人白宝山的情况与判断完全相符。

“调崔道植来!”每当重大案件遇到难题,人们就会想到他。崔道植已成中国警界重大疑难刑事案件痕迹鉴定的“定海神针”。

994年退休之后,崔道植仍坚守在刑侦一线,不仅屡破大案,还多次攻克科技难题。他在省公安厅有一间办公室,灯光经常亮到天明。

当地公安机关由提供了42名嫌疑人的指纹。整整两天两夜,崔道植把这些指纹都仔细研究了一遍。他发现一人的左拇指指印在多个方面均符合,但没着急下结论,而是到案发地重新采集指纹,在电脑上又进行比对,发现7点比较稳定的个别特征,具备同一认定的条件。在证据面前,犯罪嫌疑人只能招供。

公安部、省公安厅每年都多次抽调崔道植参与疑难案件侦破,外省、市公安局也多次慕名求助。直到去年,崔道植还受公安部指派赴云南执行疑难枪弹痕迹鉴定任务。“刑事技术领域大家公认,有崔道植的鉴定结论就放心。”省公安厅刑事技术总队痕迹勘鉴支队副调研员腾晓龙说。

退休后,崔道植屡克科技难题。为研究膛线痕迹的提取技术,他拜访了7所高校和3所精密仪器研究所;为了研制一种高精度制模片,他去了多个铝厂和铝箔片厂;为了研制理想的弹痕展平装置,他先后设计了4种模型图,与4个机械加工厂一起研制。

经过5年多研究,他发明出一种用特制铝箔胶片提取弹头膛线痕迹的技术,还设计了一种弹痕展平装置,用它复制的膛线痕迹,清晰而稳定。他和同事以这两项专利技术为基础.研究出的“弹头膛线痕迹自动识别系统”通过了部级专家鉴定。该系统中的“制模片”和“弹痕展平装置”已被全国近40家单位采用,破获了一批涉枪案件。

如今,崔道植每天都在整理资料,将以往案例做成PPT,留给年轻一代做参考;他还在全力以赴推进非制式枪支建档课题攻关。

(资料来源:人民网)

底片2.png

返回列表